发布日期:2025-11-27 浏览:
为深入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构建全周期廉洁教育体系,引导师生树牢“崇廉尚洁”价值理念,11月26日下午,教育学院“罗山清风·青廉说”廉洁微课竞赛在北8-204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深耕廉洁教育全周期,师生共守校园清风岗”为主题,通过青年学子视角讲述廉洁故事、传递清风正气,为校园廉洁教育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以赛促廉:青年视角诠释廉洁内涵
本次竞赛特邀学院纪委委员、教育学系党支部书记周奇老师,学院纪委委员、心理学系党支部书记杜健老师,学院纪委委员、团委副书记兼溯初学区先锋党支部书记孟江龙老师,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赖彬鑫,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吴思敏担任评委,为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比赛现场,参赛选手紧扣廉洁主题,结合校园生活视角,通过生动案例、真挚表达与多元形式,将“廉洁”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有的选手以龙泉青瓷“清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三重境界为喻,阐释廉洁如青瓷般纯净通透、经得起考验的特质;有的围绕“为何守廉、守什么廉、怎么守廉”展开系统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还有的通过原创短视频、真实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方式,生动展现校园场景中的廉洁选择与价值坚守——有的聚焦“学生干部如何抵制‘微腐败’”,有的探讨“学术研究中数据真实的底线”,有的讲述“师生交往中的‘亲清’之道”。选手们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用青春话语传递廉洁温度,展现了教院学子对“廉洁”二字最真挚的追求。
以评促思:专业点拨深化廉洁认知
赛后,评委代表周奇老师对选手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微课作品的创意性与感染力:“许多作品将廉洁教育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共鸣,真正做到了‘让廉洁教育活起来’。”同时,她也从内容架构的逻辑性、案例选取的典型性、情感传递的共鸣度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例如“可进一步挖掘身边典型案例,增强说服力”“情感表达需更自然,避免说教感”。最后,周奇老师以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作结:“廉洁不是别人的要求,是自己的人生滤镜——无论是否有人监督,做事能问心无愧,就是最好的廉洁。”这番总结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刻共鸣,让大家对“廉洁”的理解从“外在约束”升华为“内在自觉”。
以文化人:清风正气浸润校园土壤
作为温州大学第十二届校园师生节的特色活动之一,本次廉洁微课竞赛不仅是一场技能比拼,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它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廉洁教育“单向灌输”的模式,让师生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认同,推动“崇廉尚洁”的价值理念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24学前专硕褚淑慧同学获得一等奖,25学前中本周子茜同学、23小教3雷施嘉同学、25小教1池欣怡同学获得二等奖,23小教2王艺梦同学、24教技专硕沈敏同学、25小教专硕郭佳佳同学、25小教专硕刘梦茹同学获得三等奖。褚淑慧同学还将代表学院参加校赛。
“廉洁教育需从青年抓起,更要融入日常。”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罗山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建设,通过微课竞赛、案例展演、实践研学等多元形式,构建“认知-认同-践行”的全周期教育链条,让清风正气成为校园最鲜亮的底色,为培养“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通讯员:潘英、丁同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