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3-21 浏览:
今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温州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和郑小侠工作室在2023年嘉昆太温家校合作论坛分会场共同展示陈同学的案例,百余名嘉宾和家长参加论坛。
温州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家庭家教家风讲师团团长、温州市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周奇教授,全国模范教师郑小侠老师,瓯海中学金志正校长、陈豪的父亲以及初中及高中班主任老师等嘉宾和各位家长一起走近陈豪,了解不补课的陈豪。
此次定制课程工作坊讲述了一个优秀学生的成长故事。陈豪是一位小学顽皮且成绩只算中等的孩子,却从未补过课最后竟在高考以699分的裸分被北大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本次学生成长案例访谈以郑小侠老师为主持人,周奇老师等人作为嘉宾,首先以陈豪的自述短片徐徐展开,在短片中他指出自己能够获得成功的秘诀主要是父母的信任和一直的鼓励,以及很幸运地遇见了令他重拾信心的老师们,同时他指出不要盲目补课,学习更多的是靠内驱力。在访谈中,郑小侠老师接着访谈了陈豪的父亲,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并支持他。而陈豪的两位班主任老师都高度肯定陈豪,不管是在班级作为班长处理班级事务,帮助同学解决学业上的难题,或是在高考选择专业上毅然选择航天航空的专业,他一直是一位极其有责任心的孩子。陈豪曾向他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坚定地说道:“航天航空事业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梦想,他不怕吃苦。”金校长的深度解读、小侠老师的热情似火、两位班主任的真情流露和陈爸爸的朴实无华,周老师的精彩点评都让与会人员流连忘返!周老师也在访谈中字字珠玑,向在座的各位家长们传授家庭教育的真知灼见:家庭是孩子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周奇老师特别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陪伴更是其中最独特的形式之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陪伴。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如同案例中陈豪的家国情怀就与父母教育密切相关,他能为国歌中的歌词感同身受,能将国家未来的命运和自己紧紧相连,真正地演绎了现代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摆脱了盲目跟风补课的迷局。周奇老师提出,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教育,让陈豪拥有不一样的格局,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周老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平实生动的语言与在座的家长们交流分享,“双减”不减父母的责任,不减父母的陪伴,家长们可以有更多时间与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时光,共同呵护孩子成长,共享美好时光。让父母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成长案例课题组扎根温州学生成长实际,不断加强来自身边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真实案例征集和筛选工作,通过案例的宣传推广和研究,营造“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期待更多的温州学生案例加入!
相关链接:http://www.dzwww.com/xinwen/jishixinwen/202303/t20230320_11578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