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鉴
学院要闻
媒体视野
学术动态
理论学习
教院掠影
学生公告
系所新闻
班级新闻
学生风采
视频专区
信息公开
教院荣誉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喜迎十九大——娓娓心声对党说(二)

发布日期:2017-10-14 浏览:

20171018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十九大来临之际,学院研究生党员们读原著,学精神,述感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触颇深。

潘龙飞 《摆脱贫困》读后感之困难让我更坚强

《摆脱贫困》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一系列制度、理念、观点和方法。《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部个人专著,真实记录了他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探索,展现了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彰显了他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一贯作风和情怀,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全书思想丰富、深刻,文风生动、亲切,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习贯彻向广度深度拓展,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普遍而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于贫困的探讨。

我是一个来自湖北的农村娃,我深知贫困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读书又对我意味着什么。于我而言,怎样看待贫困不重要,怎样对待才重要。贫穷并不可怕,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完全可以摆脱贫穷。使用什么来衡量自己是否贫穷呢,仅仅是从经济上来么?其实,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去衡量,而你应珍惜那些富有的方面。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而不争。人生的起点一出娘胎就已经基本注定了,与其愤世嫉俗,不如留点时间考虑自己要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人。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受宫刑之辱后,曾想到自杀。为了伟大的事业——《史记》的写作,他鼓起勇气,藏起痛苦,拿起笔来,历经十九年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著作。困难是磨砺人生的基石,只有在困难面前毫无怯意,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而那些面对困难胆怯、畏缩、逃避的人,是不会有所建树的,更谈不上有何惊人的业绩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强的毅力,百倍的信心,充足的勇气,坦然地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做一个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攀登者

钱凯丽 学习《之江新语》有感

利用国庆节与中秋节的8天假期,我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这本书。《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03年至2007年任浙江省委书记和人大主任期间以哲欣为笔名撰写的232篇实事短评文稿。诵读我们的经典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实际就是读书学习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习近平同志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朴实而深刻的之江新语,源自于、根基于习总书记的善于读书和勤于思考,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仅使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精神财富,对自身来讲也是对精神的充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我们在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因此,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种大智慧。

邱金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1982年,我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实施的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秉持着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历的多次修改,让我深刻明白了党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宪法也需要与人民的实际情况和切实需求相联系,在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之俱进。

在以后的岁月里,更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同时,坚持党的领导。

我想对党说的是:感谢您,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于稳定。这样一个和谐盛世,让人沉醉。

邵丹 学习《摆脱贫困》有感之精神文明不能落下

我读了习近平主席所著的《摆脱贫困》一书,对《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章深有体会,以下便是自己的一些感悟。

我们所认为的脱贫致富是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是贫困地区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从物质上使老百姓富裕起来似乎是贫困地区最最要紧的任务,从而我们忘了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单一存在,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社会发展史告诉人们:人类生活需求有两个方面,即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人类为自身的生活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我们所知道的,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正如习主席所讲: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试想光有物质文明——人民兜里满揣钱,却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只会成为当今典型的土豪。各方面观念跟不上,没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那么一时的脱贫致富只是一时,发展则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把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田佳星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国庆节假日期间,作为我们教师教育学院的一名预备党员,我积极响应并参与了党组织所举办的活动,在假期里认真研读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通过这次深入阅读,我对我们习书记的治国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充满了信心。这本著作共分为十八章,习书记从十八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发展的方向。其中我对第十章《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深有感触。结合近来发生的新闻事件,我对那些蓄意分裂祖国的港独台独分子更加深恶痛绝,但同时也思考了造成这些事件的深刻原因。作为中共党员我们更应积极努力地维护祖国统一,在平时的生活中、网络上,更要坚持积极的正能量舆论,严厉打击企图破坏祖国统一的不法分子,积极宣传有关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同时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王乔乔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有感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相信中华民族会有更长远、更辉煌的发展。

王茹新 学习《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有感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著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书。该书展现了习总书记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彰显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深的政治素养。读后收获颇丰,也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

干在实处就是要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抓落实。提到干在实处,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脚踏实地,认真进行学术研究,努力做好自己内的工作,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走在前列就是要敢于和同事比工作劲头、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在比较中不断获取前行的动力。作为一名温大学子,求学问是,敢为人先是学校学生对走在前列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党员干部要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榜样,谋得实、干得正,提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能力,努力为走在前列做出应有贡献。

王艳茹 学习《知之深爱之切》有感

通过学习《知之深爱之切》这部著作,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同志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和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学到了许多为政处事的学问和原则。虽然今天所处的环境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远非昔日可比,我们当前形势下所遇到的问题也比往日更加复杂多变,但是《知之深爱之切》这本书给我们揭示的道理和在其中汲取的无穷的政治智慧与精神动力仍然给我们提供有利的帮助和依靠。

习近平同志有着高尚的政治品质。他在书中多次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振奋革命精神,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在今天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这种理想信念尤为可贵,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坚强品质,不为一些错误的思想所干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方面的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不变的是为民情怀和高尚情操。他带领全国人民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知之深,爱之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的执政为民理念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敬仰,他的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和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将不断推进我的进步。作为一名正式党员要向党组织靠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杨义 学习《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有感

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这本书,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干在实处是习近平同志的一贯主张和政治品格。这在他工作的各个时期都有体现。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看到他在福建提出的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具体化为四下基层。他曾步行两个多小时,深入宁德偏远山区寿宁县下党乡调研,现场解决发展难题。当时路险坡陡,荆棘丛生,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的杨奕周同志在前面用柴刀开路,正可谓披荆斩棘。他在工作中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马上就办。关于马上就办,还有一个小插曲: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针对马尾开发区的办事效率,明确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之后不久,马上就办四个大字挂在福州市委大院,时刻提醒广大干部注重效率。真可谓是言必行,行必果!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该学习这种品质,无论艰难困苦,都能够坚守心中的操守,脚踏实地,勇敢前行!

杨懿 学习《知之深爱之切》有感

《知之深爱之切》一书收录了习近平主席19823月至1985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等共37篇。阅读了这本书,习总书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系统思维让我学会从全局角度,以系统思维看待问题。书中所提出的战略视野让我谨记: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胸襟,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端。同时,习总书记对中国这片土地浓浓的情感也让我感受到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于国家的大爱无疆,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为之动容。在《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中习总书记对于正定这片土地的热爱,表达的是对人民,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读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国家领导人的精神也是在党的生活中形成的。要向这些伟大的同志学习,我的每一步也会坚实地跟着党走。

袁娇 学习《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所著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主要辑录了习近平同志在2002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省委书记期间的重要报告、讲话、文章和批示。

干在实处是方法与要求,走在前列是目标与寻求;干在实处是走在前列的基础与条件,走在前列是干在实处的反映与体现。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要想走在前列,必须干在实处。干在实处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谦虚不骄傲、诚实不做假,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的朴素作风。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实践进行调研,做到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来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一名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在我国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落实八项规定以及一系列重要讲话等都表达了中央领导以实干托举中国梦的决心。

走在前列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积极进取、只争朝夕。要有落到实处的紧迫感,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无为懈怠,就会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每一项出台的改革措施都铆足了劲往前推,才不至于成为拖后腿的环节;每一个地区、行业和部门都要积极作为,事事有着落,招招见实效,才能为未来赢得主动。拿出只争朝夕的不懈干劲、马上就办的雷厉风行,将每一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人民在看着我们,历史在看着我们。

加强党性锻炼,端正道德品行,提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修养。干部修养,事关形象,事关成败。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共产党员必须终身实践的基础性课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指的是在共产党员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技能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等方面。

驾驭发展大局,讲求发展实效,提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能力。有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智慧,还需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能力。要有驾驭大局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推动落实的能力。要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立足一域谋全局,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做好干部,就是要做实事出实效。我理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恪守正直善良为人本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抓好落实看成效。从汗水型干部到智慧型干部,从业务骨干到管理高手,从意气用事到建设性解决问题,切实通过作风转变,提升服务水平,让群众得实惠。

张思宇 学习《摆脱贫困》有感

只要一个人有坚持的毅力,那么不论什么事情总会被他解决。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摆脱贫困》中的水滴石穿不仅仅强调了水滴的坚持,更是强调了水滴的勇于奉献。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这也体现了我们要进行经济建设,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进行巨变,而是在每时每刻脚踏实地做事,经过长久的积累才可以看到结果。我们所需要的是坚持不懈地走已坚定好的道路,而不是在短时期没有看到成效就感觉到迷茫想换其他道路。正是因为有党的带领,有一个个党员的无私奉献,我们才可以放心的跟在其后。当然作为一名党员,我也会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勇敢的站出来,仿佛自己也是那一滴滴水珠,为了穿石而奉献自我。

赵波 芝麻官千钧担

习主席讲到,在国家发展进步的道路上,虽然地方基层干部职位很低,但是他们发挥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因为任何政令、法令的落实无不依靠他们的力量。这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可能只是祖国建设大业和富强道路上的一枚小螺丝,但是我们却不可自怨自艾,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身为党员或即将成为党员的我们,可能无官位在身,但是一直以来,党员后面都会跟有干部两字。我们应该在群众中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为建设出一份力。

朱苗苗 学习《摆脱贫困》有感

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在贵州党代会的现场,投下庄严一票的贵州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宁代表说:当前,贵州正处于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参选,这是全省广大党员的光荣,是对贵州各级党组织的极大信任,是对贵州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对贵州脱贫攻坚的巨大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在贵州参加十九大代表的选举?从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当选十九大代表,到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当选十九大代表,仔细梳理他们的参选单位:有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云南、湖南;有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广西、陕西;有边疆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内蒙古、新疆。与以往多在原籍、曾经工作地或工作单位参选的情况不同,这次十九大代表选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选单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越发让我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在眉睫。中国的稳定、繁荣和富强都离不开贫困地区的脱贫与脱困。因为我们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便要在补短板上下足功夫,让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春风。

过去的几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重大方针政策,各族人民心心相连,神州大地硕果累累。而此次阅读活动,学生党员们收获颇丰。他们将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理想,有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周围的人关心爱护,这也是教院学子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