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2-03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州大学于11月30日-12月1号,以“未来教育与儿童发展”为主题,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探讨学前教育改革的多元路径。这次会议由温州大学主办,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和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联合承办。出席会议的有浙江省学前教育处王振斌处长,温州大学钱强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王振宇教授、周念丽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俊副教授,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芙蓉院长,温州市基础教育处陈苗副处长,温州市教育研究院陈素平院长,浙江省教育厅学前处李卫文干事,温州大学学前系李娟教授、林炎琴副教授、林琛琛副教授、陈旭微副教授、杨婧副教授等教师,省内外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与教学研究人员300余人。会议由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芙蓉院长主持。
浙江省学前教育处王振斌处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在全省范围内编制实施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发展民办园,完善监管体系,健全教师成长和培训机制。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浙江省会不断向《若干意见》中的要求靠近,攻坚克难,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
温州大学钱强副校长在致辞中,以我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层次全,学生规模大,办学特色鲜明,实施以创意戏剧为载体的全程化大实践课程,注重以工作坊为中介的研究性拓展性教学,开拓与世界名校奥克兰大学等多国学前教育专业合作办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卓越幼教人才。同时强调,温州大学定会践行新时代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方向”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目标,为温州、浙江乃至全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作出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王振宇教授围绕“游戏课程化”的建构与实施作了大会主旨报告,他提出,幼儿园教育中存在游戏和课程的双核是导致游戏不能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的最大障碍,是导致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为了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必须变双核为游戏课程化的单核。游戏课程化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是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统一的途径,是根治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
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从中、美、日、瑞典四国的教育现象,透视其对学前儿童发展期待的价值取向。发现中国侧重于回避风险,强调幼儿的语言、科学、艺术能力,幼儿多在间接帮助下自理、自立,通过认知模仿,获得间接经验;海外则倾向于体验风险,强调幼儿的感恩、生存和交往能力,幼儿在经受风雨中自立、自强,通过认知创造,直接获得经验。呼吁学前教育要回归儿童为本的成长取向,让儿童自然地生活和从容地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张俊副教授在报告中渗透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理念,指出教育要留白,教育的质量体现在细节当中。教育的起点是幼儿的生活,要搜集材料、准备环境,给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并使习得的经验作用于幼儿的现实生活,释放幼儿的活力。幼教工作者应追随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的思想,具备“计划-实施-反思”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发展自主成长力,实现专业自主赋权及儿童、课程、教师的共同发展。
温州大学李娟教授从教育变革的角度出发,阐述提升园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并从课程领导意识、课程规划领导力、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力、课程实施领导力、课程评价领导力五个模块,对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提出了要求,以期从源头上提高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本次研讨会还设有游戏观摩和教研环节。幼教工作者们深入到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锦东园区,首先聆听陈苗副处长题为《站在历史的海岸上眺望未来——温州学前教育发展纪实》的报告,直面温州幼教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解析温州幼教发展的新路径。在此基础上,参会人员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现场,之后以“模拟现场教研”的形式激发参会者的思考,进而与专家一起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儿童在游戏中有怎么样的表现?儿童在游戏中获得了哪些经验?如何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以支持儿童全面发展?怎样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从而引导和建构新游戏?游戏中如何观察儿童,观察哪些方面?这些问题成为在场教师们讨论的热点。经过不同思想的碰撞、讨论、反思,大家对游戏课程化的概念与实施路径从模糊慢慢清晰,就如王振宇教授最后提出的期望一样:教育变革是没有现成道路可循的,但是只要教师肯放手,我们就迈出了第一步!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们通过两天的研讨会,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深化思考,为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理论和新思路。温州大学定会勇敢承担起推动温州、浙江乃至全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担,不断向《若干意见》中的要求靠近,攻坚克难,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
供稿/柴林姗、陈思敏,摄影/胡铸鑫、王科逸、王舒洋、方子涵,审核/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