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0-30 浏览:
|
|
· 个人信息: |
· 研究方向: |
姓名:蔡志凌 学科: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职务:教授 电话: 电子邮箱:czhl2006@126.com 通信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邮编:325015 |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师教育、物理教育 |
· 教育及工作经历: |
|
1986.09--1988.06,温州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学生). 1993.09--1996.07,浙江教育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学生). 2007.09--2010.06,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生). 1988.09--1994.06瑞安第四高级中学(教师) 1994.09----至今,温州大学(教师)
|
|
· 学术成果: |
|
一、科研项目 |
|
1.“第二代”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11YJA880002),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浙江省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RZ1110017),2011年度浙江省哲社科规划项目. 3.小教本科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20070548 . 4.侨乡学校学生素养及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研究(RH110700101), 2011年横项课题(20万). 5.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提升研究, 2014年横项课题(23.8万) . 6.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及改革研究,2008年温州大学课题(08SJ18B)(主持)
|
|
二、教学项目 |
|
1. 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试点,浙江省教育厅,省级教改, 2011.01-2014.01 (主持). 2.教师教育“大学-中小学”合作共同体的研究,2010年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项目(2070405007010913)(主持) 3.师范生“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ZC2010073).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010.01(第二). 4.中学物理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2002年温州大学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02JY08(主持) 5.师范生“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项目编号:ZC2010073.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011.01(第二).
|
|
三、代表性论文 |
|
1.“90”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3.03. 2.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2011.12. 3.中学物理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4.6 4.物理学史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7 5.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及对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5.6 6.我国校外科学教育的问题及发展愿景[J],河北师大学报,2016.2 7.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教育探索,2011,6 8.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学术论坛,2014.7. 9.新教材“阅读材料”的归类与教育功能探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8. 10.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困境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12. 11.科学本质与大学物理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5.4. 12.物理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沈阳师大学报, 2005.1. 13.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4. 14.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学实验与仪器,2007.12. (人大复印) 15.高中物理新教材阅读材料的特点与教育功能探究[J],中学物理,2010.1(人大复印) 16.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J],教学实验与仪器,2007.12.(人大复印) 17.二个电磁学演示实验的再设计[J],物理实验,2003.1.(人大复印) 18.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2.(人大复印) 19.中学物理实验的归类与设计[J],物理通报,2003.4.(人大复印) 20.关于物理教师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1.(人大复印) 21.物理学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价值体现[J],物理通报,2004.9(人大复印) 22.新课程呼唤物理教师的“四讲与四会”[J],物理通报,2006.7(人大复印)
|
|
四、学术著作 |
|
1.《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05. 2.《课堂教学艺术》(副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03. 3.《小学教育实习与见习》(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4. 4.《物理教学中的逻辑》(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01. 5.《小学教育实践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
|
五、奖励荣誉 |
|
行政奖励: 1.获2020年度教育学院“院长特别奖”. 2.获2020年度温州大学优秀班主任. 3.获2011年度温州大学“育人成才先锋”优秀共产党员. 4.获2012年度温州大学“创新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5.获第四届温州师范学院中青年科研骨干. 教科研奖励: 6.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文社科三等奖,2014 7.以大教育实践观为取向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温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 8.温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004. 9.发明专利,方便更换保险丝的报警闸刀开关,专利号:ZL200910153086.4. 10.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便携式体重测量仪,专利号:zl 201120132460.1. 11.实用新型专利:温控开关,专利号:zl 201120132496.X. 12.实用新型专利:球阀 ,专利号:zl 2011 2 0313418.X. 13.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消毒棉签自动取用装置,专利号:zl 2012 2 0619740.X. 14.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拆卸的菜篮子,专利号:2012 2 0619753.7. 15.实用新型专利:平面测量仪,专利号:zl 2012 2 0756634.6. 16.实用新型专利,引流装置,专利号:zl 2012 2 0756633.1. 17.实用新型专利,定时煤气开关,专利号:zl 2016 2 0074177.0. 18.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音乐牙刷,专利号:zl 2016 2 0073803.4. 19.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热水壶,专利号:zl 2016 2 1081843.5. 20.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滤油的汤勺,专利号:zl 2016 2 1078383.0. 2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功能显示计数笔,专利号:zl 2017 2 1019901.0. 2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LED 节能照明灯,专利号:zl 2017 2 101943.0. 23.实用新型专利,带有显示数据功能的轨迹笔ZL201821675241.6. 指导获奖: 1.指导孙林杰获浙江省第七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 2.指导张子蔚获浙江省第八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 3.指导研究生陈洪霞、朱苗苗获第三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 4.指导陈静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 5.指导朱一凡等获省新苗人才计划课题立项3项. 6.指导孙林杰获第二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特等奖. 7.指导周梦露获第二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 8.指导戴维斯等获第三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 9.指导陈超男等获第四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特等奖,一等奖2项. 10.指导林语心、蔚雯分别获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特等奖. 11.指导林丽敏获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 12.指导谢琪琪等获第八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 13.指导研究生韩秋菊、黄志颖、陈红霞分别获温州大学研究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
|
|
六、人才工程/学术兼职 |
|
1.第四届温州师范学院中青年科研骨干 2.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 3.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
|
七、学术讲座及会议 |
|
1.提升课堂“三课功”-科学教师站稳课堂的必经路,郑州师范学院,2018.10 2.小学科学教师科学过程技能思考,丽水云和县教研室,2014.10. 3.小学科学教师说课技能的入门与训练,温州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2017.5. 4.教育科研课题方案的设计,瑞安塘下镇小,2019.3. 5.长三角地区小学教育特色专业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研讨会,2009.5. 6.首届全球华人科学教育学术会议,2010.11. 7.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讨会,2012.6. 8.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科学教育学术论坛,2016.11. 9.第九届全国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2018.10. 10.第十届全国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201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