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0-30 浏览:
| |
· 个人信息: | · 研究方向: |
姓名:张晓瑜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职务:教授 电话: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浙江省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邮编:325035 | 课程哲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
· 教育及工作经历: | |
1990-1994 杭州大学教育系学习 1994-1998 温州师范学院工作 2008-200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2-2008 温州大学工作 2008-2012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12-今 温州大学工作 | |
· 学术成果: | |
一、 科研项目 | |
1. 从“实体”走向“有机”的课程观研究(13FJK0015),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 2.提高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21NDJC019Z),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主持 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及其对策研究(11YJA880158),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主持 4.教师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创新研究(SCG168)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 | |
二、教学项目 | |
1. 《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一流课程(2020110355),核心成员 2. 教师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创新研究(10JY10B),温州大学教改课题,主持 3. 《课程设计与开发》 “三维双轨”课程内容开发研究,温州大学教改课题,第2 | |
三、代表性论文 | |
1. 海洋主题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实践探索——以温州极地海洋世界为例 地理教育,2021年第8期 2. 中小学研学旅行必须走课程化之路 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9期 3.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基于SPSS和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年第12期 4. 基于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师生互动及成效探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5.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价值观教育:问题与对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6. 教师个人有机课程观的建构:基于过程哲学视角的分析 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 7.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5期 8. 论“有根有翼”课程价值观的构建:基于过程哲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视角 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9. 课程改革呼唤“有根有翼”的课程思想 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10期 10.论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以新课程为例 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8期 11.实体的放逐与过程的拯救——论怀特海对西方实体观的终结和超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11期 12.想象·创造·责任——怀特海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高教探索,2010年第3期 13.新的超越——课程实施的复杂观取向 学术论坛,2009年第6期 14.非难为 怕不为——一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4期 15.美国课段式课表:经验与启示 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2期 | |
四、学术著作 | |
1. 《有机课程观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5月版 专著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教师教育的视角》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1年7月版 专著 3. 《课程与教学的领导与管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版 合著 | |
五、 奖励荣誉 | |
1.个人荣誉: (1)温州大学优秀教师(2005) (2)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特别奖(2013) 2.教学奖励: (1)《教育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 3.科研奖励: (1)课程表编制研究,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2007)/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教师教育视角,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 (3)有机课程观指导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 | |
六、人才工程/学术兼职 | |
中国教育学会课程论学术委员会理事 温州大学世界温州人研究中心研究员 浙江省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 温州大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 |
七、学术讲座及会议 | |
自从2010年以来,面向中小学开展了《班主任工作》、《学校德育》、《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有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等讲座100余场。在历届全国课程论年会、两岸三地课程论坛、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等学术会议上作专题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