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2 浏览:
近日,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知心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以“法润童心 筑梦同行”为主题“兵分三路”,奔赴瑞安新塘、乐清正泰和瓯海新时代三个实践基地,深入基层开展特色课程教学与教育宣传。实践队以多元的活动传递知识与温暖,并将法治知识贯穿其中,为孩子们筑牢成长防线,打造知识、趣味与安全意识交融的成长之旅。
绘本授课:童趣实践中探索自然奥秘与安全边界
正泰分队以“绘本引航科学路,实践融贯安全知”为特色,将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故事。王老师通过绘本《不可以随便碰我》讲述身体界限的重要性,用卡通插画区分“安全接触”与“危险接触”,孩子们在“抱抱小测试”游戏中学会拒绝陌生人的不合理要求,树立“爱护自身,勇敢说不”的意识。
雷老师主讲的《大有“蚊”章》课程中,《绿影国奇遇记》绘本以蚊子幼虫“跟斗虫”的趣味故事引入,孩子们通过观察插画,轻松掌握蚊子“爱积水、昼伏夜出”的习性。在“自然精灵的考验”互动环节,孩子们通过对比库蚊、伊蚊、按蚊的叮咬症状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热烈讨论,科学知识在欢声笑语中传递。
课程高潮是“自制驱蚊花露水”手工实践。孩子们将艾草、薄荷等天然植物装入瓶中,注入酒精后摇晃制作属于自己的驱蚊神器。“老师,我做的花露水真的能赶走蚊子吗?”孩子们的问题充满期待,而实践正是最好的答案。分队还设计了“昆虫旅馆”“星空投影”等课程,以绘本为引,以实践为证,融入自护知识,让科学变得可触可感。
非遗手工:劳动教育中凝聚工匠精神与法治理念
挖掘深藏民间的工匠精神,传递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工艺,瑞安新塘分队为当地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千里江山图》《非遗小工匠》等精品特色手工课程。
在“千里江山图”课堂上,小金老师以壮丽的水墨画为引,讲述了我国山水绘画艺术的千年发展,组织同学们动手制作非遗手工“掐丝珐琅”,带孩子们触摸到文化深层的肌理并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
在“非遗小工匠”课堂中,小高老师介绍剪纸窗花背后蕴藏的人民对美好福祉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让孩子们在剪纸中体会手工的快乐,体会工匠精神具象化的美好,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
“就像蓝靛需要模板才能染出花纹,我们的行为也需要法律‘模板’来规范。”小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蓝夹缬的“防染”工艺,引导孩子们用纸板剪出“禁止欺凌”“110 求助”等图案作为模板,在白布上浸染蓝靛染料。
揭模后,蓝底白纹的“安全标语布”让孩子们直观理解:“法律就像这模板,保护我们不被‘坏习惯’染色。”
艺术美育:传统文化中绽放童心之花与法治智慧
瓯海新时代分队“以‘榕’为名,以美启程”为主题,聚焦艺术美育与传统文化。开营仪式上,葛文静老师通过“泡泡糖黏黏黏”“大风吹”等破冰游戏,迅速点燃孩子们的热情。王璐祺老师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别出心裁,孩子们分春、夏、秋、冬四队,通过手势舞、连连看、雷鼓传递赛等游戏,在竞技中学习节气文化。手工环节中,孩子们制作的节气书签充满童趣,传统文化悄然浸润心田。
艺术课程更是亮点纷呈。葛文静老师将绘本《波波和莫奈》与立体画创作结合,孩子们用蓝绿颜料晕染出荷塘底色,剪贴彩纸点缀荷叶与荷花,完成的作品宛如微型艺术展。赵静怡老师的“动画电影美学赏析”课程,则结合《寻梦环游记》中“家族的守护”,引导孩子们发现“榕树的根系会延伸到整个社区,就像法律一样保护着每个家庭”。
孩子们用绿纸剪出层层叠叠的榕树叶,象征“家庭、学校、法律”三道保护网,并在树叶间隙覆上自己绘制的“安全小贴士”,大家齐心协力,共筑传递安全知识的“办法树”。
用真心换取童心,以真诚相伴“童”行。知心童行实践队始终相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未来,知心童行实践队将继续以教育为舟,以科技、艺术与法治为桨,助力更多孩子扬帆远航,在成长的星辰大海中,既懂探索的乐趣,也知守护的意义,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相关链接: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508/t20250807_26848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