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鉴
学院要闻
媒体视野
学术动态
理论学习
教院掠影
学生公告
系所新闻
班级新闻
学生风采
视频专区
信息公开
教院荣誉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小教系名师大讲堂系列】基于儿童思维,拓展学生数学能力

发布日期:2018-10-30 浏览:

 10月24日下午,台湾国立嘉义大学刘祥通教授在温州大学附属小学报告厅就《基于儿童思维,拓展学生数学能力》这一议题开设讲座。本次讲座为基于两岸比较的小学数学连贯性教学探讨的一个环节。温州大学17级小教系的全体同学聆听了本次讲座。

 刘教授是嘉义大学数理教育所专任教师,此前曾多次参与温州大学发起的两岸教学交流活动,如在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设讲座,参与温州金丽芳名师工作室第十五次活动,与温州的当地的小学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

 首先刘教授由小学生的例题切入,分析一名小学生在没有分数除法意识时的解题思路。他指出,学生多次运用线段来分析数学题、表征数学意义,这就是学生创造与自发性的解法。接着,他抛出错题作为范例,分析错误出现的具体原因,并邀请听取讲座的同学和老师指出具体错误和错误表象后的原因。在之后的讲座过程中,他还提出引导学生破开错误理解的有效方法——提问法,即通过提问不断抓住学生认知中的错误理解,造成认知失衡,从而破开迷瘴,走向正确的思维。

 以例题分析和错题分析为基础,刘教授提出三种数学的概念,即“3/2÷1/4=6(计算式,符号语言)”,“3/2是1/4的6倍(数学语言)”以及“儿童语言(情景语言,相当于应用题)”。刘教授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将应用问题与计算式连结起来,构建数学的概念。

之后刘祥通教授从本体论(过程vs结果)、认识论(主体vs客体)、教育论(个人认知vs社会情境)三个方面探讨具体教学过

程。刘教授又进一步提出概念定义(定义性的概念)和概念心像(描述性概念),即用数学语言定义的概念和基于个人的理解表达的概念,指出要注重这两个概念的输入和输出。

        讲座最后,他提出两个理念:一是发展解题创造力的数学教学模型:解题,连结,说理与沟通,评估,再表现创造的六芒星结       构。二是安排有效教学的对话的5个步骤:预期,监督,选择,排序,连结。                                

      整场讲座过程中,刘教授始终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贯穿讲座始终。(通讯员:17小教1班 娄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