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12-11 浏览:
为推进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拓展国际视野,温州大学于2017年12月8日下午在岩松堂白鹿厅顺利举行溯初大讲堂之跨文化视野下儿童发展国际交流论坛。新西兰奥克兰大学Dr.MarekTesar、美国奥尔罗伯茨大学Dr.Amanda Wilson、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领导、学前教育系师生、温州大学产教融城战略研究院领导、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出席本次会议。
叶新东副院长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温州大学与各大国外高校合作的情况。
接着,孙芙蓉院长介绍了温州大学的历史渊源和最新发展。温州大学是温州唯一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始终坚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融入地方的办学方针。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教师教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对于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孙院长用“久、全、大、特、强、优”六个字进行概括:
“久”是指历史悠久,自1984年创办的温州幼儿师范学校,至今拥有33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师范教育办学传统,是我省学前教育专业创办最早的两所院校之一;
“全”是指办学层次全,从五年一贯制专科、专升本、本科、学术硕士、专业硕士;
“大”是指学生规模大,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3137人,共有68个班级,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招生1500人;
“特”是指办学特色鲜明,致力于培养具有“博爱雅艺”的师范气质、突出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创新能力、多能全域的未来卓越幼教特色人才;
“强”是指办学实力强,学前教育专业同时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和浙江省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仅温大与浙师大同时获批这两项省厅专业建设项目;
“优”是指学生培养质量优,就业质量高,近五年学生共获省级及以上奖项87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考编率为63.27%,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截止日前,2017届毕业生已有四十多位同学被提前批招收,就业前景良好。
同时,孙院长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最新研究趋势,学院后续将通过举办国际会议论坛,广邀国际知名大学教授等方式,就儿童发展与教育专题,寻求更多国际交流,探讨未来共建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等事宜。
会上,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奥克兰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部签订了合作协议,敦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Dr.MarekTesar为客座教授,并由孙院长向Dr.MarekTesar颁发聘书。
本次国际论坛邀请来自美国、新西兰、中国三个国家知名高校的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基于各自国家的文化背景,探讨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最新研究趋势,进行有关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经验交流。
Dr.MarekTesar发表了以《早期教育研究、课程、政策及评估:新西兰的批判经验》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首先Dr.Marek向大家介绍了新西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繁杂的特点,导致了其形成特殊的教育环境,即如何教育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新西兰政府要求早期教育者不仅要尽到教育的责任,更应该关爱幼儿,以幼儿为主体,以学定教。
因此,新西兰的幼儿园课程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秉持幼儿的游戏等于学习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游戏活动,注重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创造力等全面发展。
同时,强调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相互学习,要求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平等地与幼儿合作,让幼儿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增进幼儿的幸福感、归属感,让幼儿成为有能力、有自信、善于交流、勇于探索、身心健康的个体。
在对幼儿评价方面,Dr.MarekTesar结合学习故事的“注意幼儿学习行为-识别幼儿学习能力-回应幼儿学习需求”的特点,指出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要意识到幼儿无时无刻都在学习,要基于教育经验体察到幼儿的学习状态,记录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表现,及时调整教学。
美国奥尔罗伯茨大学Dr.Amanda Wilson发表了以《幼儿教师教育的创新策略》为主题的学术演讲。
Dr.Amanda指出ORU’s College of Education以“全人教育”为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且鼓励学生学习多项技能,努力获取除早教证书之外的第二证书以适应美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科技教育模式方面,Dr.Amanda为我们介绍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替身课堂、摄像技术四个方面的教育形式,旨在传递将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全球化和全面性的教育理念,提醒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备高科技教学的能力。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李晓燕博士发表了以《中国家庭在特殊儿童康复中的角色——来自跨文化比较的证据》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李晓燕博士从家庭在3-6岁自闭症幼儿会话能力康复中的角色为切入点阐述了自闭症儿童康复下的中国家庭亚文化。在24个月的连续追踪调查研究下,李晓燕博士例证了温柔坚定型、严厉训练型、盲目追随型和羞于启齿型四种家长态度对自闭症儿童会话能力康复的不同影响,同时发现自闭症儿童有几乎完全不同的会话发展特质。
基于此,李博士指出只有契合幼儿会话发展特质的家庭康复文化,才能真正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会话能力,即作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应该理解患儿不同于普通幼儿假性发起假性拓展的会话特点及特殊会话处理方式。
最后,李博士就中国目前特殊儿童的康复的现状,从家庭、社会、教育、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此次国际会议论坛,使与会代表受益匪浅。温州大学附属幼儿园陈娴园长认为,新西兰有较为成熟的学前教育体系,尤其是学习故事,对教师如何观察、记录、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行为有现实借鉴意义;学前教育系刘育光博士认为,李晓燕博士有关自闭症幼儿会话能力康复中的角色的话题,不仅是一个教育现象,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要举全社会之力,增加教师的专业指导,减轻家长的失助状态。
12月9日下午,教师教育学院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Dr.MarekTesar继续开展深入交流洽谈,温州大学钱强副校长致辞,孙芙蓉院长介绍学院概况,Dr.Marek也介绍了奥克兰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及发展情况。双方着重就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生交流及国际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成了共识。
这次会议将是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发展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温州大学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和联合办学的新篇章。这次论坛的举办必将更好地实现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服务地区的能力,让温大学前教育根基更深更广,如温州的市树大榕树一样,根深叶茂,生生不息。(供稿人:林琛琛 曹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