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鉴
学院要闻
媒体视野
学术动态
理论学习
教院掠影
学生公告
系所新闻
班级新闻
学生风采
视频专区
信息公开
教院荣誉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小教名师大讲堂系列】STEAM,面向未来的教育

发布日期:2018-12-24 浏览:

12月12日下午13:30,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南9-B303教室开展了名师大讲堂系列活动。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温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施昌魏老师作为主讲人,参加本次讲座的是17小教全体学生。本次讲座由小教系主办,小教工作室承办,金建钰老师主持。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教育——STEAM

施老师一登台,就“未来已来”是个伪命题和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话“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来让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在同学们的沉思中,施老师水到渠成地将话题引向今天的主题。

首先,施老师向大家介绍了STEAM教育产生的基础。它是基于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制定的一份基础教育“21世纪学习框架”,框架中提出了人才培养的18种要素,其中4C核心能力是关键:即沟通平流、合作协作、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

接着,施老师指出:STEAM是分科的,它代表着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独立的学科领域。其中包括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真实问题、工程实践、结果开放、技术运用。同时,STEAM也是整合的,这是当下教育最为看重的,也是人才发展最为必要的。STEAM教育中较为重要的有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和真实问题等。

关于跨学科学习,施老师认为跨学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基于需要。他用了关于蝴蝶的例子让同学们区分单学科、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

关于项目式学习,施老师通过讲述“为植物制作遮阳棚”来让同学们对此有个初步的了解。实际上大多数当前流行的STEM/STEAM都不是真正的STEM/STEAM,也不是项目化学习。因为他们太快告诉学生结果,而没有让学生经历高阶学习,没有经历探索实践和历程,更不能激发学生自由的心智。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特征则是: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

关于真实问题,施老师用一些例子让同学们区分哪些是真实的项目哪些不是,进而指出真实问题的解决。真实问题是指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会在人类世界中真实运用的,不仅仅是指在特定课堂中才会去使用的“虚假知识或技能”,而真实则包括:学术性项目、虚拟情节项目、真实生活项目。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STEAM教育的背景、意义、内涵特征以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教学都有很好的启发和帮助。

                                                    通讯员:张虹霞  摄影王晨晨  上传:小教教工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