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鉴
学院要闻
媒体视野
学术动态
理论学习
教院掠影
学生公告
系所新闻
班级新闻
学生风采
视频专区
信息公开
教院荣誉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德润青春 行践初心|教育学院团干培训走进“华峰品德奖”颁奖典礼现场

发布日期:2025-10-30 浏览:

德润青春,行践初心。2025年10月29日下午,温州大学第十三届“华峰品德奖”颁奖典礼在育英大礼堂隆重举行。作为教育部立德树人综合机制改革试点单位,教育学院将此次颁奖典礼作为团干培训素质拓展的核心环节,组织全院青马班学员、班团一体化干部现场学习,引导学生在榜样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思考“何为青年担当”“如何服务同学”“怎样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场典礼不仅是一场精神的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为学生干部的素质提升与责任意识培育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样本”。

榜样在前:读懂担当与奉献的青春注脚

典礼上,10位“敬业、仁爱、创新、担当”的道德模范个人(集体)受到表彰,其中教育学院彭小明老师与顾雯瑶同学的故事,让在场学生干部深受触动。

彭小明老师扎根教育一线43年,从中小学到大学课堂,培养出众多特级教师、教授等优秀人才。他不仅是学业的引路人,更是生活的守护者——曾为跨专业学生义务补课,带学生回家“蹭饭”,用“亦师亦父”的温暖诠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初心。他在典礼现场访谈中表示:“培养学生是我的天职,要过好‘师德关、教学关、育英关’,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番话让学生干部们深刻意识到:真正的“担当”,不仅是完成岗位任务,更是以“用心付出”的态度服务他人——正如彭老师用43年的坚守证明,教育者的责任,是点燃每个学生的希望,而学生干部的责任,就是用真诚与行动温暖每一位同学。

顾雯瑶同学的成长故事同样引发共鸣。她从困苦童年的班级末位,凭借勤工俭学与不懈努力逆袭至前列,多次荣获奖学金;接受帮助后,她选择投身乡村支教,用温暖陪伴守护留守儿童,将“受助-自助-助人”的爱心链条传递下去。当被问及坚持的动力时,她说:“即使手握平凡的牌,也要通过勤奋与坚毅打出精彩。”这句话让学生干部们深受启发:学生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能否像顾雯瑶一样,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是组织一场活动、帮助一位同学,还是参与一项公益,都需要以“不放弃”的韧性、“肯吃苦”的担当,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

现场感悟:从观看到思考的成长跃迁

典礼期间,舞蹈《扇韵秋思》与双人合唱《阳光路上》以艺术形式传递精神力量,让学生干部们在审美体验中更深刻地感受到:品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日常的言行里,彰显于关键时刻的选择中。

“以前总觉得学生干部的工作就是完成任务,但今天看到彭老师43年为学生‘蹭饭’的细节、顾雯瑶从受助到助人的坚持,突然明白:所谓干部,本质是服务者。”团支书赖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彭老师的‘三关’提醒我,做学生工作要带着师德般的真诚——组织活动要考虑同学需求,解决问题要像对待家人一样耐心;顾雯瑶的故事则让我懂得,能力可以慢慢提升,但肯担当的底色必须始终鲜明。”

青马班学员李同学则从榜样身上找到了成长方向:“彭老师用一生诠释了专业与热爱的关系,作为学生干部,我们也要把‘服务同学’当作专业来打磨——比如策划活动时要像彭老师备课一样细致,帮助同学时要像顾雯瑶支教一样用心。未来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都要以他们为标杆,做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人。”

实践转化:将榜样力量融入学生工作日常

作为教育部立德树人综合机制改革试点单位,教育学院始终将“学生干部品德培养”作为改革重点——通过榜样学习、实践锻炼、反思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干部从“被动做事”转向“主动成长”。此次颁奖典礼正是这一改革思路的生动实践:学生干部们不仅在现场学习榜样事迹,更在后续的团干培训中将以“如何像彭小明老师一样服务同学”“如何像顾雯瑶一样传递温暖”为主题开展分组讨论,将“感动”转化为“行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干部明白:团学干部的头衔不是光环,而是责任;服务同学的机会不是任务,而是成长。未来,我们将持续挖掘身边的榜样案例,通过榜样说、微党课、实践打卡等形式,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干部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培养出一批‘政治过硬、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青年骨干。”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

教院的学生干部们正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将彭小明老师的“师德匠心”与顾雯瑶同学的“自强担当”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生工作,用真诚服务同学,用行动传递温暖,让榜样力量在校园中生根发芽,书写属于新时代学生干部的青春答卷。(通讯员:孟江龙、倪依诺、厉圣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