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教育人物
教院年鉴
学院要闻
媒体视野
学术动态
理论学习
教院掠影
学生公告
系所新闻
班级新闻
学生风采
视频专区
信息公开
教院荣誉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溯初大讲堂|张俊彦教授:重新想象科学学习

发布日期:2025-07-22 浏览:

71013:30-15:30,温州大学教育学院迎来了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科学教育中心主任张俊彦博士,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有关AI赋能教育的精彩讲座。

一、讲座开场:嘉宾介绍与互动预热

讲座伊始,主持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金建钰老师对张俊彦教授进行介绍,着重提及他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成果,包括曾主持多项大型科研项目,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百余篇论文,并担任全球多个学术期刊主编或编辑委员等。

为活跃讲座氛围,张教授以一个有趣的统计故事开启互动:“如果把地球压缩成一个100人的小村庄,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他通过这一源自互联网的经典统计案例,引发听众对全球人口、性别、宗教、财富分配、教育资源等问题的思考,现场互动氛围逐渐升温。

二、主题讲座:重新想象科学学习:AISI如何透过智慧支架与生成式AI改变学习游戏规则

(一)AI之于学习:双刃剑效应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团队2025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探讨了AI工具对学生写作和大脑活动的影响。张教授指出,这项研究揭示了AI的“双刃剑”特性:短期内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持续使用将可能对深度思考和记忆形成长期损害。因此,他建议采用“自我优先 + AI 辅助”的模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二)AI工具的应用现状与人群差异

张教授结合美国的观察案例,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对AI的使用差异:50岁以上人群:将AI视为“进阶版搜索引擎”,用于获取信息、规划行程等;40岁左右人群:把AI当作“个人咨询工具”,用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本科生等年轻群体:将AI视为“作业系统”,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其处理事务的核心工具。

他以自身为例,分享了使用AI规划温州之行的经历,该AI工具不仅推荐了五马街、雁荡山等景点,还详细安排了饮食和行程,展现了AI作为“进阶工具”的强大能力。

(三)基于AISI平台的案例研究

当尖端人工智能与优质的教学策略结合时,会发生什么反应?这就是 AISIAdaptive Interactive Study Interface)(https://aisi.tw)的诞生。AISI平台的核心理念是“为教师赋能的同时让学习者更聪明,并成为‘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之催化剂”,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教授分享了AISI在不同地区的实践案例:

台湾案例:针对中学生开展“气候变迁”、“核电使用”等议题的论证能力培养,结果显示,经过AISI引导的学生,其论证能力显著高于未使用平台的学生,尤其是结合“后设认知策略”(即引导学生自我评估、反思)的组别,效果更为明显。

印度尼西亚案例:调查当地教师对AI的使用情况,发现教师主要将AI用于 “准备教材”和“课堂评价”,且对AI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其使用效果。

印度案例:研究AI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了解AI概念、算法及局限性的教师,对AI的信任度和使用效果更高。

温州大学案例:与温州大学金建钰科学教育团队合作,首次面向大学生开展AISI辅助课堂教学,初步结果显示,AISI辅助学习模式成功地创造了一个AI、教师、学生三方协作的正面学习生态,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互动问答:AI 赋能教育的更多思考


Q1: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AISI的引导路径相同吗?

A1AISI的引导路径会根据学生的输入内容动态调整,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不同,AI的引导方向也会不同,确保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引导。

Q2:对于大学生来说,使用文本对话来引导不存在问题,但用于小学生的话,其注意力易分散,AISI 是否会开发出可视化、游戏化的互动形式?

A2:针对小学生的形象直观等认知特点,未来计划开发更多视觉化、互动性强的模块,降低使用难度,提升学习兴趣。

Q3:随着AI赋能教育的逐渐普及,教师的核心责任是什么?

A3AI时代的教师需具备“AI素养”,包括了解AI的基本原理、优缺点,掌握使用 AI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避免过度依赖。

最后,张教授在总结中强调,AI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无法回避,只能主动拥抱。但拥抱不等于盲目依赖,而是要学会“与AI共生”:利用AI提升效率、解决问题,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他鼓励师生们积极尝试 AISIAI工具,在实践中探索AI与教育的融合之道,共同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此次溯初大讲堂内容丰富,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师生们打开了一扇连接AI与教育的新窗口。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与研究中,师生们将带着这份启发,积极探索AI与教育融合的更多可能,让技术真正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助力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共同书写科学教育的新篇章。